//西南地方各类戏曲的名作佳作赏析文章及微课讲解

唱响世界的利川民歌——龙船调

2019-10-29 14:59
阅读数(1213

《龙船调》最初叫《种瓜调》,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,划采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,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柏杨坝、汪营等地传唱,是【利川灯歌】的代表作,所以,又名为【灯调】,距今大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.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论文范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,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.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该歌曲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二十五首优秀民歌之一.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将其唱到了悉尼歌剧院、维也纳金色大厅、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,在全球掀起了传唱《龙船调》的热潮.2011年,利川灯歌·龙船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.利川是龙船调的故乡.【龙船调】不仅是一座文化金矿、一种民族精神,更是利川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.

向王天子一只角,吹出一条清江河.清江,八百里风景如画,是恩施人民的母亲河,更是一条文化之河.

温柔秀美的清江注定是要流淌出一些不同的旋律来的.卧龙吞江的雄浑、大龙潭的静秀、滚波浪的汹涌、景阳河段的温柔、野三峡的飘逸,一起汇成清江的多彩旋律和变化声部.于是在清江如翡翠般的碧波上驶过来一条船,船上的土家妹娃一张口,一首穿透爱情和生活的旋律便随着清江远去,漂洋过海,响彻寰球.全世界24首经典民歌之一——《龙船调》就这样融进世界文化的大同.

利川是清江的发源地,《龙船调》也从那里诞生.《龙船调》从大类来讲属于恩施的灯歌,恩施灯歌又以利川灯歌最具代表性.灯歌是土家族人逢年过节、喜庆集会、载歌载舞、划地为台,以采莲船为主要道具的各种民间演唱形式.所唱之歌(又称灯调),由本地传统民歌结合玩灯特点世代演唱而逐渐形成.主要角色有艄公、幺妹、丫环和书生,歌唱内容多为本地风俗人情和男女情爱,语言质朴,方言方音,衬词多而美,妙趣横生,独具魅力.《龙船调》因刚开始歌词以种瓜为主,也称为“种瓜调”,在民间传唱久远.

《龙船调》的创作者应该说是广大人民群众,可是让它发扬光大却离不开两个人:利川市文化馆音乐干部周叙卿、舞蹈干部黄业威.此二人在《龙船调》的收集、整理、传承上功不可没.二人在下乡采风的过程中,接触到了这首歌曲,凭着敏锐的艺术感觉,二人迅速进行了收集整理.1956年2月,经过二人整理的《龙船调》参加恩施地区文艺汇演,一炮走红.继而《龙船调》取消表演中的采莲船等道具,以歌曲演唱的形式参加1957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“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会”,再次征服评委和观众,迅速唱响全国.此后,该歌曲先后被谢莉斯、王洁实、魏金栋、梦鸽、宋祖英、张也等歌唱家在国内外演唱,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音乐旋律,成为“世界二十五首经典民歌”之一,带着土家、恩施、中国的标签,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.

《龙船调》原来有四个表演角色,歌词为一月一句,一句为一段,每句加衬词“依哟喂”,结尾和和声衬词为“哟喂”,一唱众和,唱演结合,活泼生动,幽默风趣.妹娃的道白表现出土家女儿的娇羞、妩媚及温情,也表现出秀才的迂腐,同时“我就来推你嘛”又表现出艄公的幽默、野性与豪爽.表演互动积极,演出气氛活跃,形式灵动,过耳不忘.随着不断地舞台化与纯歌曲化,不断演变成为今天的经典形式.但是灯歌的灵魂还在,也是它传唱不衰的魅力所在.

犹记得在维也纳金色大厅,宋祖英小口微启:妹娃儿要过河,是哪个来推我嘛?台下众多的黑皮肤、蓝眼睛老外一起大喊:我就来推你嘛!那种超越政治、国界、种族、信仰和地域的音乐魔力让我们自豪无比,感动无比!